兴汉新区两街项目介绍
发布日期:2018-10-15点击次数:1182次
兴汉新区两街项目介绍
兴汉新区以享誉世界的汉文化遗存为依托,以优质的山水生态建设为先导,以城乡统筹、造福区域人民为出发点,以“大汉、大绿、大水”为总体原则,建设集文化产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疗养、商贸会展、安居生活为一体的,具有汉中模式、陕西特色、中国方向的汉文化新城镇建设示范区和国际5A级文化旅游风景区。
两街是汉人老家街和张骞风情街的总称,是兴汉胜境的重要构成,在吃、喝、住、游、娱、购的旅行生活中给游客最充分的文化体验。两街是文化旅游街区在兴汉新区的集中展现,展示出汉人农耕文化、水运文化、城市文化、丝路文化等多重意象。这里将成为丝路文化的集中体验地,将成为全球华人溯源共鸣的精神家园。
汉人老家街
汉人老家街,集萃汉风建筑之精华,展现当代汉式创新,把汉代风俗的遗存,进行当代时尚的活化,是一幅重现汉人生活、劳作、起居、娱乐、民俗的历史画卷,展示了汉文化的博大包容、雄浑壮美。汉人老家街整合了中国汉文化的特色民居建筑,以秦砖汉瓦为基石格调,街巷式布局和围合式的广场空间相融合,构建出具有汉风汉韵的建筑艺术空间。
汉人老家街由秦陇、巴蜀、齐鲁、晋、荆楚、吴越、中原、燕赵、岭南、闽南十大版块组成。将集民宿、餐饮、零售、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生活配套为一体,打造以万姓祠堂、宴月小筑、绿蚁坊、平乐坊、汉字博物馆、竟陵子茶舍等为主题的手工艺品、汉文化主题餐厅、传统酿酒记忆、汉族传统民族工艺、文字发展历史、地方特色产品等以汉文化为主题的综合街区;展示丰富多彩的汉文化元素,使汉文化精彩演绎、完美绽放,营造世界级的汉文化旅游目的地。
秦陇
秦陇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秦陇文化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交融、结合的典型。其文化代表类型有陇东文化、关中文化、老官台文化、李家村文化、大地湾文化等。秦陇板块的主力业态以文化体验为主,布局有“汉字博物馆”、“汉人老宅民宿”、“老字号餐饮”、“秦陇风味”、“泥塑工坊”、“剪纸工坊”
建筑特点有:主体为高大的团块状的台榭式建筑,重要的单体多为十字轴线对称的纪念型风格,尺度巨大,形象突出,屋顶很大,曲线不显著,雕刻色彩装饰很多,题材诡谲,造型夸张,色调浓重,主要建筑追求象征含义,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其建筑特征具体体现在青砖、青瓦、木质斗拱、砖雕等。
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我们采用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我们秉承关中民俗博物馆的风格,在设计上从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的斗拱创造理念。
荆楚
发源于长江、汉江流域的荆楚,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兴起的地域文化,这里水网广布,有洪湖、洞庭湖等著名湖泊,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鱼米之乡”。荆楚板块的文化体验主力业态为“民俗宅院”、“特色餐饮”、“零售工坊体验店”等。
建筑特征荆楚派建筑六大风格;高台基、深出檐、美山墙、巧构造、活应变、精装饰。建筑特点:荆楚色彩的处理上充分考虑了楚建筑古朴自然的特点,整个建筑定位于偏灰的暖色调。材质与构造上则采用了现代材料和技术来表现荆楚建筑的风格造型,为了更好的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设计上采用徽派建筑、白墙盖瓦的色调,给人以舒适宜人、清爽平静的感觉, 表现出景色如画、色调和谐的楚国风貌。
其建筑特征具体体现为马头墙、石牌楼等,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江南古典建筑中扮演重要特色。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岭南
岭南,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建筑特点有:灰塑,古称灰批,是岭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材料以石灰为主,作品依附于建筑墙壁上沿和屋脊上或其他建筑工艺上,渊源其甚早,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寺庙和豪门大宅用得最多,我们秉承陈家祠的建筑风格,在设计上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彩绘等装饰艺术,其题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丰富、技艺精湛,打造出一座独具装饰艺术特色的璀璨殿堂。
闽南
闽南,是明清古居建筑沿袭中原汉族古建筑的风格特征:其一:沿袭北方汉族四合院住宅布局,左右均齐配置,其二:屋顶人斜面皆成凸曲线,两端为燕尾脊。其三:木、砖、石等建筑构件装饰花样繁多。其四:建筑着色配以五行而为五色。其五:建筑用材以木材与砖石混合为主。其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剪瓷雕、红厝砖、燕尾脊等。
剪瓷雕是建筑中一种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它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再用它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凝聚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我们秉承东山关帝庙屋脊雕塑的设计理念,在材料上采用屋面大板瓦其优点是.有良好的隔热效果,永不褪色的釉面,独特的外观效果,让建筑丰富多彩。
巴蜀
巴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原文化、楚文化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沟通纽带。在秦以后,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加速融合获得新的发展。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独特的地理条件也创造出独特的栈道文化。巴蜀板块主要以民俗体验为主,特点是好吃好玩、闲适自在,是综合性的消费场所。
巴蜀是最古老的建筑、按功能型制的不同,可分为大型庄园、廊院式、连排式、农舍、乡土民居等,四川民居由于受地形、气候、材料、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在融汇南北的基础上自成一体,独具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古建风格。
建筑特点: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设计上秉承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层分为3层,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这种建筑通风防潮,避暑御寒,体现了独特的建筑工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中原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地区河南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史前文明在这里的连续性表现强烈,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自东向西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和老官台文化在中原崛起,它们之间联系紧密,已经形成一个较大的文化区域。中原板块以文化体验型消费为主,可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需求,是综合性的消费场所。
晋
山西民居是中华民居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山西传统民居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瞩目。尤其以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雕刻艺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与特色。其建筑特征具体体现在照壁、四合院等。
主要特色为照壁,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四合院必有的一种处理手段。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故形成照壁这种建筑形式,在材质上我们采用砖雕照壁,石料雕刻延续中国传统照壁风格,其壁面之精美,构图之巧妙,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吴越
吴越建筑特色及风格在于展现建筑群与水面结合时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而此时一个个的建筑单体似乎就不那么的重要了。 吴越是水路交织的水边小镇,水镇环境特色鲜明。
张骞风情街
张骞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与汉人老家街毗邻的张骞风情街,以张骞出使西域的线路为文化脉络进行布局,由敦煌、龟兹、楼兰、乌孙、于阗、大宛、大月氏七大地域版块组成,南北两端为特色主力店、餐饮、精品酒店;主线街区为地域民族手工艺品;沿湖为高端酒店及SPA私人会所等。大月氏的异国风情、大宛的日夜光影、楼兰的浪漫神秘、敦煌的华美磅礴、乌孙的粗犷豪迈、龟兹的文化艺术、于滇的璀璨华丽,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让游客在特色建筑、景观小品、西域舞蹈、器皿、香料、饮食中体验西域不同的人文风貌,来体味张骞万里征程中的艰辛、毅力与忠诚。